启航网校新闻
-
自学考试如何备考?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自学考试备考复习找对了方向,相信你自学考试备考复习就能会事倍功半。下面就来跟大家说说自学考试如何备考?第一步:复习的核心是考试大纲,考试命题是围绕大纲来的。在拿到教材的时候,不要直接就开始看书,而是先浏览一下考试大纲,看一下历年考试重点在哪,要对考察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胡乱地看书。在浏览考试大纲、目录的时候,最好将这些框架标出来,了解科目的体系。第二步:在网上找每次考试的真题,把每一科每一年每一次考试的真题找到。在做历年真题的时候,学习基础差的可以把前边的选择题背过,因为很容易考到原题。学习基础能力还可以的,看看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点就可以了。有想考高分的同学,务必要把历年试卷上的简单题、论述题背过。第三步:做题时将卷子上的每一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对应到勾画到书本上(先不要做题),并在旁边标注该套试卷的考试时间和题型。同时卷子上也要标明页数。第四步:当把所有的卷子都对应勾画在书本上了之后,开始背诵这些知识点了。单选题:看几眼,重点看选项,有个印象就行了。多选题:一定要背诵,当你做了几张卷子之后就会发现,多选题一把也容易考简答题。判断题:多看看,有时间就背背。名词解释:背。简答题:背。一般背诵大点就行了,追求高分,就可以背下大点下面的小知识点。论述题:背。背大点下面的小点,小知识点的一两句概述。以上就是“自学考试如何备考”,此外,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用积极的心态去复习,考试时放松心态。最后祝各位自考生逢考必过!...2020-10-22
-
自考是成人提升学历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具有和其他考试同等含金量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近年来自考的人数正在不断地攀升中。自学考试中写作是一项很重要的考点,小编整理了2021年末10月自考写作考点,一起来看看吧。作者的素质和休养一、他应当是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准备丰富或在某个学科领域术有专攻的人。 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陆游晚年在教导他儿子学作诗之道时,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加以说明——“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可见,只有通过广泛地阅读才能积累学识,增长见地,进而提高写作者文化修养,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都是著名作家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总结的真知灼见。 二、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应该是一个思想者。 一个勤于思考的作者,就要在平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不忘对于自然规律的领悟,对于社会发展的理解,对于人情世故的品味。 这样的思想者还要有创造意识——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少一点模仿、跟潮,多一点独立思考与判断,方能见常人之所未见,言发前人之所未言,从而使文章焕发出智慧和理性的光辉。 三、一个优秀的作者还应当是—个健康精神价值的坚守者和捍卫者。 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面对世俗的种种诱惑,生存的压力,能否坚持探究生活的真谛,追问生命的意义,坚持人生的理想,是检验一个人精神境界和学术操守的试金石。 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固不可能发现自然与生命的奥秘,那些终日劳碌、汲汲于攫取金钱名利,却不论是非曲直的人,也终究会显露出思想的苍白与贫乏;只有那些无论面对自然美景还是人世间的创造,都能凝神静观的有心人,方可能在平凡中见出奇趣,在阅读和写作中实现探索人生的目标。 四、他应当是热爱生活,能体察生命之美的有心人。 对于写作者而言,首先要全身心地投入社会生活,不做生活的局外人,生命旅途中的顺境逆境成功挫折,一切经历都可以成为写作的财富,只有真实、真诚地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能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独特的意味。 其次对于周围的世界,则需要敏锐的观察与发现,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人世间的一颦一笑,都能让人怦然心动,激发出感悟、联想和想象。即使当时不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仍能...2021-04-23
-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引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程中出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就是邓小平理论。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内容提要与章节结构: 本章着重分析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强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说明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本章分为四节: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阐述了邓小平理论是在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 ――较详细地分析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强调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以及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 第四节 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说明了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掌握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方法。 二、重难点分析: 1、 邓小平理论中国当代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环境条件:(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依据) ①、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国内条件——改革和开放的成功经验。 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色: (1)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尽管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但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的要求。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深刻地改革了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时代的变化要求马克思主义有新的发展。 (2)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变化,以新的思想、观点对之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及时而正确地回应了时代主题转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理论,从而使邓小平论形成和发展起来。 2、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2021-07-13
-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引言: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人的思维决定着人工作、学习、生活的目的,只有正确的思想,人的作为才能产生正确、高效的结果。同样,国家也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的运行体制,需要执政党的正确领导,需要一个正确的思想路线。那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 章节结构和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明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着重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阐述“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本章一共有三节: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分析了邓小平在新时期是怎样为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阐述了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三节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讲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及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二、重难点掌握: 1、 思想路线的确立与重新确立: “实事求是”是我党一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就提出了“实事求是”的观点,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第一次初步阐述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做了全新的解释;中共七大上正式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在党的十二大上重新确定的表述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的基础是哲学思想。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始至终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问题。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打破思想僵化,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 另一方面,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如果离开实事求是的轨道,就可能出现“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 第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的...2021-07-13
-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引言:在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不断探索过程中,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在经历了挫折之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 章节结构和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着重分析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形成、特点及两大目标的相互关系,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论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阐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内涵。 本章共有三节: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问题 ――主要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先从三方面分析搞清本质的重要性,接着说明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第二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新概括 ――介绍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概括的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思想,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等方面,论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分析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二、 重难点分析: 1、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为什么要搞清楚这一基本理论问题? (1)、 不搞清这个问题就会出现曲折与失败。比如,我国建国头30年由于没有搞清这个问题,结果出现了曲折与失败。 (2)、 搞清这个问题就会取得辉煌成就。比如,我国改革开放后由于搞清了这个问题,结果取得辉煌成就。 (3)、 搞清了这个问题,也就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 “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问题。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转化中的根本理论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保持正确方向必须搞清楚的首要问题。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必须从实践中来。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是有一个逐渐显现的过程。 马克思说“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2021-07-13
-
第四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引言: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任何一个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一、 章节结构和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长期性及重要意义,分析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论证了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的关系以及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说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本章共有三节: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分析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着重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指出了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介绍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是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论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及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的必要性,说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和意义。 二、 重难点分析: 1、 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1986年 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特征作了比较科学的概括, 1987年十三大对其作了全面系统地论述,并概括出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十四大说明了该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间的联系, 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深化了该理论,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估计。最基本的、带有全局性的国情特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包括两层涵义: ① 、 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2021-07-13
-
第五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引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就是“四个现代化”,如果再展开一点,那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就是经济现代化,“民主”就是政治现代化,“文明”就是文化现代化。强调富强、民主、文明三个目标的统一。 一、章节结构和内容提要: 本章节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它着重阐明了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战略目标及发展战略的特点。充分论证了邓小平提出的战略重点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说明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与主要措施。 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介绍了我国建设的三大战略目标以及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主要阐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战略目标、战略步骤。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 ――阐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五大战略重点。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从四点着重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二、重难点分析: 1“三步走”和“新三步走”战略; (1)“三步走”的经济建设战略部署 第一步: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第二步: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十五大”的“新三步”规划: 第一步: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步: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三步:2050年(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发展战略的对策: ①、 突出重点、优化结构 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与科技。 ②、 先富与协调发展 A、大政策——先富是手段; 大原则——共富是目的。 B、西部大开发——确保整体利益,体现民族团结。 注意:基础建设、生态平衡、产业结构、科教力量、开放力度。 ③、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台阶式”的...2021-07-13
-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引言: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强国之路,改革是人民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又一次革命性,开放是对全世界的开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 章节结构和内容提要: 本章重点回答了什么是改革开放;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怎样改革开放以及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和处理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这几个问题。同时就改革开放提出一切工作都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的判断标准。 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介绍改革的有关内容;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介绍对外开放的有关内容; 第三节 坚持“三个有利?的判断标准 ――介绍“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的提出和坚持。 重点为第一、二节。 二、 重难点分析: 1、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 理论依据:基本矛盾运动结果,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前进的内在要求; 客观依据: a改变旧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造成贫困的现状; b 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需要。 2、改革的对象、目的、原则、方法和性质: 改革的性质——革命性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对象——体制(不是制度); 目的——扫除阻碍发展生产力的障碍; 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方法——有导、有序地进行。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是关键。 4、对外开放的原因依据: 当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开放的格局: 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是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开放,重点是发达国家)、多层次的(沿海特区——沿海——沿江——沿河——沿边逐步开放)、多渠道和宽领域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世界市场)。 6、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1) 酝饪攀窃谧粤Ω∩系目牛?BR>(2) 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需要对外开放; (3) 二者相辅相成,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7、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三、 基本概念简释: 1.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调整、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