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2000
学历提升,资格考证
登录
注册

欢迎登录启航网校

立即注册

欢迎注册启航网校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十章知识点: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十章知识点: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发布时间:2020-08-20 发布来源:启航网校发文 点击量:99

考点1:国贸理论的演变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4种理论(掌握谁提出的,什么观点)

一、(1)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2)提出者:亚当 斯密

(3)观点: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二、(1)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2)提出者:大卫李嘉图

(3)观点:该理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即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三、(1)理论:赫克歇尔和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2)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俄林

(3)观点:要素禀赋,在这里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四、(1)理论:规格贸易理论

(2)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

(3)观点: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该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克鲁格曼认为,工业产品是类似的,但不是同质的,大多数工业

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生产企业的规模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规模效益。各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如果每个国家只生产几类产品,那么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就会比生产所有产品时的规模更大,才能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在只生产有限种类产品的同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产品的流动,保证各国不牺牲消费的多样性。

考点2:影响进口贸易因素

①一国的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一般情况下,一国的经济总产出水平越高,经济总量,例如GDP的规模越大,对自然资源和投资品的需求就越大,其进口贸易额就越大。另外总产出水平较高的国家,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与此联系的消费水平也较高,消费需求或消费偏好的差异较大,会促进该国进口贸易的扩大。

②汇率水平。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即货币升值,则用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下跌,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就要扩大进口。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即货币贬值,则用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上升,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会下降,就要缩减进口。

③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在国际市场上,如果商品紧缺,导致价格大幅度上升,会使得进口贸易受到影响。

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总体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产品竞争力及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与各国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或贸易政策有关。

免责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以上内容由启航网校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为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